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追蹤新聞動態,分享我們的精彩。
文/楊孝平
改革開放20多年,中國已從“短缺”經濟時代走向“剩余”經濟時代,中國企業的數量正以驚人的速度迅猛增長,目前經工商登記的各類企業已達700多萬戶,居世界之冠。數量與規模在迅速擴張的同時,中國企業首先面臨著基礎管理能否與之相匹配的嚴峻考驗。很多企業還沒有站穩腳跟就盲目追求所謂的趕超計劃,不切實際地提出做大做強、多元化,好高騖遠地要向世界“500強”看齊。甚至在許多行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沾沾自喜的話:“我們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就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一百多年的歷程”。
而實際上,在企業管理乃至社會管理層面,因為忽略支撐西方現代工業體系最初的管理起源,對科學管理思想知之甚少,我們正迎來管理上的“成長煩惱”:從整個社會公共管理層面來看,硬件經濟指標雖然上去了,消費品的數量增多了,但食品質量危機、交通秩序紊亂、礦難事故頻發、環境污染、行政低效、破壞性建設等,無一不凸顯出科學管理的軟肋。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實踐運作,還是企業管理、公共管理還是個人行為管理,我們普遍缺乏科學管理的基礎訓練與起碼意識。
粗放式的生產必然造成粗放式的管理。從大鍋飯、低效率中一步步走過來,從粗放式生產、粗放式經營中一步步走過來的國內企業以及近年來的許多新興企業,企業基礎管理相當“貧血”,科學管理的“底子”十分薄弱。而這絕非國內企業不重視管理。從全面質量管理、ISO9000、流程再造、零庫存管理到無邊界管理,從SCM、CRM、ERP,國內許多企業曾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跟著當年的管理流行風“照虎畫貓”。
但是,企業不可能借用某一種管理理論,全面地、實質性地解決管理問題,更何況“照虎畫貓”,“囫圇吞棗”。對細節和精細化執行重視不夠,指望管理能一勞永逸,本身就不是科學的態度。鄉間小道可以直接跨越到高速公路,然而管理的階段不可跨越。企業成長是一個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積累過程和許多階段的遞進,不能簡單地跨越。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只能一步步來,每一步可以快一些,但步子是不能省略的。
企業管理還是要落腳到科學管理上。以精細化管理為必經階段的科學管理是國內企業乃至國家發展壯大的關鍵要素和必修課。
著眼細節的精細化管理是扎根于精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沒有精確性就沒有科學管理。因此,精細化管理是科學管理的第一步,是企業不能跳過的階段,必須從“A、B、C”做起。精細化管理既是一個細節決定成敗的實踐過程,同時也是從科學思維到科學決策再到科學管理的實踐過程。
有資料證明,國內相當一部分企業之所以稍微上規模就搖搖欲墜,最根本原因就是企業以“精細”為核心的基礎管理能力薄弱,企業團隊未能通過“千錘百煉”,沒有把細節管理訓練成一種習慣;企業的組織結構、風險控制、業務流程、項目管理、財務監督等基礎管理的具體要素,支撐不了高速成長所要求的應變而風雨飄搖。眾多知名企業往往因為細節的疏漏、偶然的質量事故、精密資金鏈中的脆弱環節或經營者一個決策的小失誤,而導致一夜之間轟然倒塌,此類事例足以讓人警醒。
冰山之所以能高高立于水上,是因為它的八分之七都在水下。
我們身邊耳熟能詳的世界一流企業、500強企業,每個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他們之所以發展到現在的程度和水平,離不開西方發達國家豐富的科學管理理念、精神、方法和工具所形成的管理沃土,也離不開從最早的“泰羅制”開始的一百多年的企業管理實踐。在堅實的管理基石上,他們已經跨越了精細化管理的階段,進入更高階段。
高樓萬丈平地起,沒有一個好的基礎,樓是建立不起來的,也是蓋不高的。
海爾的管理層常說一句話:“要讓時針走得準,必須控制好秒針的運行”。這句話說明細節和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性。海爾能夠創出世界知名的國際品牌,其企業管理從未放棄過小的細節——細致到工廠的一塊玻璃、一棵樹木。正所謂戰略決定高下對錯,系統決定有無能否,細節決定快慢強弱。
在企業實現科學管理的“長征”路上,需要夯實基礎管理,認真做好精細化管理這個必由之路的工作。只有前進的每一個腳步都是堅實的,才能全面提高市場競爭力,也才可能實現科學發展、持續發展、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