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追蹤新聞動態,分享我們的精彩。
利他精神與客戶至上
文/王錄
最近,《活法》成為市場熱捧的一部著作。在對標桿企業頂禮膜拜,將其先進管理模式奉為圭臬、拿來模仿的今天,眾多的企業“朝圣者”一定想從稻盛和夫這部書里找到精益管理之類精細獨到的經營大法。可是,讀了他的大作,許多人往往會大失所望。通篇看不到任何與技術性操作有關的內容。其實,這是一本徹頭徹尾引領人類修養靈魂的書。稻盛和夫認為修身煉己才是描繪精彩人生、實現企業目標的通途。
聽起來是否有點玄?我們不妨摘錄一段作者在成為佛門俗家弟子后,一次托缽化緣的故事:
路過一個公園時發生了一件事。正在打掃公園身著工作服的老婆婆注意到我們一行人,她一只手拿著掃帚一路小跑來到我們跟前,向我的行囊丟進了500日元的硬幣。她新鮮和純真的美好心靈,是我在迄今為止的六十五年里從未感受到的。通過她自然而然的慈悲行為,我深感觸摸到了神佛的愛。這個自然的德行教會了我“利他之心”的精髓。……所謂“利他之心”,簡單一點地說,是“奉獻于社會,奉獻于人類”。人的內心充滿至深至純的幸福感,不是在滿足自我,而是在滿足了“他人”的時候。而且,聰明的人應該能注意到,奉獻于他人并不僅僅只是對他人有利,終究還將有利于自己。
應該說,“利他之心”嵌入了稻盛和夫的心靈,是他在世為人做企業的活法。他在創業之初,即和同仁宣誓:“吾等定此血盟不為私利私欲,但求團結一致,為社會、為世人成就事業?!焙蔚鹊臍馄桥c胸懷,何等的境界與理想。也許正是把“為社會、為世人成就事業”的利他精神貫穿到企業經營中,稻盛和夫才成為迄今為止唯一一位親手締造兩個世界五百強的人。
綜觀當今中國,“以客戶為中心”日益成為眾多企業的核心理念,諸如“顧客就是上帝”、“服務無止境”、“客戶滿意是我們的最高目標”等等,口號喊得山響,不一而足。雖然大家都在塑造“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觀,但是否從靈魂深處認識并上升到“利他”層次,還要打上問號。
公眾普遍認同“企業以盈利為目的”這個定位。企業不盈利,就不可能持續經營下去。問題是,如何盈利?盈利為什么?我們有沒有深入思考過?為了盈利而盈利,也許就會不擇手段,最終走進發展的死胡同?!兜赖陆洝酚性疲骸笆ト瞬环e,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就是說施比受更加快樂、更有福報。作為企業,無所保留地為客戶創造價值,為社會做的貢獻越大,社會回饋于企業的自然就越多,企業當然也就越富有??蛻舨坏徺I了你的產品,還從你這里得到滿意和價值,自然會有更多客戶信任你、追隨你。你不追求利潤,利潤都會找上門來。
誠如稻盛和夫所言,“奉獻于社會,奉獻于人類”的利他精神,曾經是資本主義初期的倫理規范,企業以謀求公共利益甚于私利而樹立自己的對外形象,企業也因而獲得持續發展。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庇矛F在的話講,這是一種高層次的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理念。企業以客戶滿意不滿意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以客戶意見和評價校正自己的生產經營行為,客戶就會帶給你豐厚的利潤回報。因此,追求利潤和瞄準客戶需求,孰本孰末,高下立見。
世界上幾大宗教的基本教義都是以“利他”為出發點的,基督教倡導“博愛”精神,佛教以“平等慈悲、普度眾生”為懷,所以都聚集了大批信眾。企業雖是盈利組織,但基本道理卻是相通的。面對內部客戶和外部客戶,生存發展的前提條件和基本要求就是凝聚客戶、發展客戶。以利他精神對內,內部客戶(即員工)就會團結在你的旗幟下,企業才會長足發展;以利他精神對外,外部客戶就會認可你的品牌、購買你的產品,相關方也愿意與你長期合作。總之,為客戶創造并增加價值,企業與客戶才得以共同成長。
“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宗旨之一,得到全國各族人民的擁護。如果把“為人民服務”這樣的崇高理念類推、貫穿到經營管理當中去,還有什么樣的企業不能做大做強,還有什么樣的企業不能做成百年老店、千年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