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追蹤新聞動態,分享我們的精彩。
奧運的巨大影響,神七的成功發射,似乎并未掩蓋當前中國企業成長的后勁乏力,尤其是面對這樣一個非常規的發展環境,如何做好“成長”這篇文章,的確值得我們深刻而現實的反思,因為,只有不斷地對危機進行反思,才能增強我們迎接成功的信心和信念。
成長的考驗:非常規發展環境下的企業思考
文/江南雨
2008年,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歲月。
進入2008年,包括能源、房地產、建筑建材、服裝制造、紡織品、餐飲業等行業都進入了困難時期,房地產業更是經歷了冰火兩重天的考驗。不僅僅是這些行業,從年初傳遞出的信息已經為今年中國經濟的走勢畫出了一條曲曲折折的線條。雖然在這個過程中也伴隨著諸如奧運、神七和改革開放30周年這樣一些利好信息,但隨著奧運會的結束,許多對經濟的一次性刺激因素消失,國民經濟開始真正進入調整階段,而這段時間以來國際資本市場所爆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更使得世界經濟跌宕起伏、萎靡不振,讓中國經濟今年的發展不得不令人保持謹慎的樂觀。與此同時,在過去20多年時間里,整個市場都處于穩定狀態,企業只要專注于低成本層面的運營就可以了。今天中國的成功,事實上也大部分要歸功于產業的成本優勢能夠得到淋漓盡致地發揮,而現在,這條路顯然已經很難再走下去了。尤其是對身處在當前這樣一種非常規發展環境下的中國企業而言,當其在審視自身成長道路及周圍環境變革所帶來的影響的時候,當非常規發展環境開始越來越多地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環境因素的時候,都不免要反躬自問:在新的歷史階段、在新的形勢下,在一個以低成本為主要特征的國家競爭優勢逐漸喪失的國際競爭環境下,作為市場競爭主體的中國企業,如何有效適應非常規發展環境、掌控好自身的成長與發展,從能力與效率方面構建自身的競爭優勢,從而能夠從容應對好這場偉大的“成長考驗”。
所謂非常規發展環境,是相對于那種穩定、常規的發展環境而言的??陀^地說,非常規發展環境有兩種類型,一類是因自然災害或自然環境的不確定性、突發性所帶來的非常規發展環境,諸如冰災、特大地震等;另一類就是因潛在矛盾累積很久而爆發的社會經濟事件所引起得非常規發展環境,諸如次貸危機、華爾街金融風暴、毒奶粉事件、泥石流事件、特大礦難、火車相撞、舞廳火災等。而從某種意義上來看,第二類非常規發展環境對企業所造成的破壞性甚至對整個行業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能更為巨大,更加不可估量,例如最近美國發生影響世界的“百年一遇嚴重金融危機”(格林斯潘語),華爾街五大投行已倒下三家,名列第二的摩根也正四處求援,甚至都跑到中國(中信銀行)尋求解困。這就是一個極為典型的個案,其所引發的整個歐美資本市場的金融海嘯,絕非短時間所能消除的,對歐美市場經濟體系及大型跨國型企業的打擊,毫無疑問,將是無法估算的。因此,非常規發展環境尤其是第二類非常規發展環境,對在現代化道路上前進的企業猶如一個個路丘,是減速平穩前進,高速冒險沖過,還是減速過急而導致車子倒退,確實考驗著司機的技術和能力。
眾所周知,成熟行業的一個重要標志,一般都是由大型企業所主導。中國鋼鐵制造業的嬗變,就是一個產業成長、大企業主導的經典傳奇。正是由于有了一批大企業的主導和引領,才確立了今天中國鋼鐵產業在國際鋼鐵產業體系中不容忽視的顯赫地位。最近,當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為了自身利益,惡意抬高鐵礦石價格并不惜以斷貨威脅中國鋼鐵企業時,國內鋼鐵企業迅速行動,一致向對方發出了強有力的信息:抵制淡水河谷,開拓上游資源,并積極采取多種措施應對危機。事實上,每一個健康發展的產業、每一家快速成長企業都是在一定的環境空間下通過自我蛻變實現著自我的成熟,其中伴隨的是痛苦與自我的不斷否定。這其中所經歷的歷練,恐怕惟有親身經歷了才能真正體會和感悟到。最近發生在中國乳制品行業及相關企業身上的幾個不光彩片斷,同樣也成為考驗企業乃至整個行業面對非常規發展環境時,如何有效利用資源,化解矛盾,實現破局,持續成長的現實教材。只不過與鋼鐵制造業形成鮮明反差的是,三鹿、光明(大白兔奶糖)也好、蒙牛、伊利也罷,這些號稱行業“大企業”的企業,在它們的成長路徑過程中,給公眾演繹的卻是一幕經典的反面劇目。
毫無疑問,今天我們已經身處一個競爭的環境之中,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非常規發展環境格局下的企業競爭勢必將越來越加劇、產業生息勢必越來越激烈。身處非常規發展環境日趨多變的競爭格局下,如何不被虎視眈眈的競爭對手擠出市場,如何避免因決策失誤招致滅頂之災,如何挽救大型企業于危難之間,已成為我們需要高度關注、認真思考的緊要課題。這里,筆者有幾點建議:
一是企業在非常規的市場環境里不能迷信某種確定的模式,因為越是變化的時期越沒有確定的模式。從現在開始,就應該做好“繁榮時未雨綢繆,危機時積極調整”的統籌考慮,在面對種種非常規發展環境時,能夠拿出一系列的舉措進行快速調整,這些舉措在關鍵時刻可以改變企業的前進方向,確保成長路徑的一脈相承。
二是越是在非常規發展環境下,每一個企業都應該學會在自身發展的“人生道路”上,設置好能夠“自我提升、創造價值”的“緩沖帶”,這是企業成長歷程中不可缺少的“閱歷”,也是企業——一個生命力群體成長、成熟、成功所必不可少的一段考驗。
三是應對非常規發展環境的挑戰時,加強內部的掌控能力尤為關鍵。管控不同于風險控制,它不是單純的審批過程,而是指如何厘清企業管理者之間對某一些職責的認知,使不同部門的分工協作更加有效;風險控制考慮的則是危機處理,要對可能發生的重大問題有所關注。管控是執行手段,風險控制是防止出現不希望出現的問題,再加上戰略的靈活性,就構成了推動企業前進的三大機制保障。
四是不管身處何種發展環境之中,“維護品牌,堅守道德”的底線絕對不能丟棄。未來的市場競爭,構建強勢自有品牌是唯一的出路。強勢品牌意味著強大的成本轉移能力,甚至可以主導產業鏈。某種程度上,品牌之間的競爭就是一個產業鏈的競爭:誰能最有效地整合上下游的資源,誰就有可能主導整個產業鏈。在一個產業鏈中,資源的整合遵循“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馬太效應,經濟學上有時也用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效應來對此做出解釋。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利潤分配,由領導者來操刀分配。
在災難中成長,在危機中成熟。2008年,中國企業經歷的事情真的是太多太多,喜憂相伴,成敗兩端。奧運的巨大影響,神七的成功發射,似乎并未掩蓋當前中國企業成長的后勁乏力,尤其是面對這樣一個非常規的發展環境,如何做好“成長”這篇文章,的確值得我們深刻而現實的反思,因為,只有不斷地對危機進行反思,才能增強我們迎接成功的信心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