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Y BUILDING
黨的建設
一份責任、一份關懷、構筑和諧家園
文/江南雨
對于當下的中國企業鏡像而言,淋漓盡致地映襯了大文豪狄更斯的那段經典名言: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這是一個愚蠢的年代;這是一個光明的季節,這是一個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應有盡有,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踏上天堂之路,人們正走向地獄之門。
微博的上市,再次凸顯出互聯網經濟在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浪潮中的主流生命力。雖然微博上市的原因眾說紛紜,微博的財務狀況也不容忽視,甚至有人嘲笑“微博上市之日,就是新浪由大公司時代回歸小公司歲月之時”,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在這樣一個快速增長的市場中,能繼新浪集團上市不長時間后,以子產品、子公司形象再次征服納斯納克那些目光苛刻的投資客們,不能不說是這群以互聯網為飯碗的產業工人們的最好時代來臨了。
而與之形成鮮明反差的,則是曾經走過了十數年輝煌歲月的中國房地企業,不敢說行業整體走進了冰冷凄慘的“寒冬時節”,但是進入2014年以來,從官方與民間分別公布的統計數據及市場跡象顯示,局部性、區域性乃至于階段性的產業下滑已成為越來越明確的現象,這得到了業內外高度一致的公認。難道,“天堂向左,樓市向右”真的要成為房地產行業不得不去面對的痛苦選擇,加速推進產業步入最壞的時代,開啟“失望之冬”了嗎?
微博之幸與地產之困,僅僅是這高不確定性大時代下國內企業可供品評的點滴個案而已。相對于企業生命的周期性成長軌跡來看,5年的微薄之路亦好、十數年的地產之道也罷,都太過于單薄而蒼白,也正因為如此,簡單通過這“一上一下”、“一幸一殤”就對一個企業的成長或是產業的興旺貼上一個“稍顯個性”的標簽,未免真的過于片面,而失去了研判它發展之道的可貴機遇。
年初之際,關注到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一篇新年講話,里面提到了一個“烏龜精神”的理念,大意是指:兔子和烏龜賽跑,兔子因為有先天優勢,跑得快,不時在中間喝個下午茶,在草地上小憩一會……如此有閑情雅致!結果,讓烏龜超過去了。何故?因為,烏龜認定目標,心無旁騖,艱難爬行,不投機、不取巧、不拐大彎彎,最終率先抵達了終點。在任正非看來,華為就是一只大烏龜,能走到今天,憑借的就是這種執著的“烏龜精神”,前面二十五年經濟高速增長,鮮花遍地,我們都不東張西望,專心致志,跟著客戶需求一步一步地爬行,結果不僅孕育了一個世界級的華為,還造就了一大批的富裕階層,并且還在持續地艱苦奮斗著;未來的世界,前路坎坷,不僅矗立著“龍飛船”,還跑著“特斯拉”那種神一樣的烏龜,經濟危機也未必會很快過去,四面沒有鮮花,還東張西望什么。聚焦業務,簡化管理,一心一意地瀟灑走一回,難道不能超越?
“烏龜精神”其實告誡我們的還是一個“堅持與長久”的哲學論題。堅持了,結果不外乎就是成功與失敗,抑或就是超越與被超越,這中間的幾率是一半對一半,也就是百分之五十的成功率;但是堅持不了的話,注定是無法長久下去的,這其間,就像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有追求一樣,大多數人都希望追求健康、長壽,最終堅持到最后的卻終是少數,一方面是方式、方法不得體的問題,而中途退了場,另一方面就像兔子與烏龜在爬行過程中能否抵御沿途風景與誘惑的問題了,誰抵擋得住鮮花與誘惑,誰就能笑到最后。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為微博鼓掌或是為地產哀悼,都還為時尚早,嚴格而論,對于正奮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戰場上的所有產業與企業都一樣,誰能像老烏龜那樣扛得住鮮花與誘惑的沖擊,誰就能把小兔子甩到身后,走的瀟灑、走得長久。
那么,如何像老烏龜那樣,走好自己的生命軌跡線呢?
曾經拜讀過臺灣散文家林清玄的一篇短文,題為《桃花心木》。大意是說:作者的家鄉有一種稱為桃花心木的特殊樹種,樹形優美,高大而筆直,可以長成幾丈高的一片樹林。一位花匠像插秧一樣在作者家不遠處種了一些樹苗,他常來澆水。奇怪的是,作者注意到,他來得并沒有規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才來一次;澆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作者住在鄉下時,天天都會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花匠偶爾會來家里喝茶。他有時早上來,有時下午來,時間也不一定。作者就越發感到奇怪。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時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花匠來的時候總會帶幾株樹苗來補種。一開始還以為這花匠人太懶,有時隔那么久才給樹澆水。但是,懶人怎么知道有幾棵樹會枯萎呢?后來,作者猜測花匠可能工作很忙,才會做什么事都不按規律。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從從容容?于是,有一天,作者忍不住問花匠:“到底應該什么時間來?多久澆一次水?桃花心木為什么無緣無故會枯萎?如果你每天來澆水,桃花心木苗該不會枯萎吧?”這個時候,花匠笑了,他說:“種樹不是種菜或種稻子,種樹是百年的基業,不像青菜幾個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樹木自己要學會在土里找水源。我澆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準的,它幾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無法在這種不確定中汲水生長,樹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長成百年的大樹就不成問題了?!被ń痴Z重心長地說:“如果我每天都來澆水,每天定時澆一定的量,樹苗就會養成依賴的心,根就會浮在地表上,無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澆水,樹苗會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樹苗,遇到狂風暴雨,也會一吹就倒。”花匠的一番話,使作者非常感動。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生機勃勃。
林清玄的散文創作深受禪宗思想的影響,這類作品往往包含了深遠的禪意, 這類禪理散文以其獨特的方式表現對人類的終極關懷,卻也讓我對于企業成長的課題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作者借樹苗的生長,來比喻人的成長。寫一個花匠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說明了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之于現代企業而言,這同樣有著非同一般的現實意義。
通過花匠,我們明白了“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的道理,也看到了企業成長哲學的不二法門,那就是除了順應,我們無路可逃。也就是說,成長的真相就是一場長跑,往往跑得穩、節奏把握得好、戰術運用得體的才是最先到達終點的,亦如華為、聯想這般改革時代的堅守者,能有今天的影響力和感召力,恰恰正是懷抱一個老烏龜的心態,規規矩矩、兢兢業業,一步一個腳印,不東張西望,隨心所欲地走好自己腳下每一天該走的道路。
因為,從他們身上我們感悟到:漫漫成長歷程中,投機,說到底,永遠也斗不過萬古的天道。做企業,還是要老老實實地做一個懷抱“烏龜精神”的桃花心木!